|
选课走班系列:政策、理论与实践
“选课走班”俨然已成为撬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杠杆!不得不引起我们去思考和实践。尤其当学校处在新的转型时期的十字路口,“穷则变,变则通”也成了大家的共识,但大家有的穷于抱怨、有的穷于思维、而有的穷于安逸、有的穷于胆怯!这些主义都是在重大变革关头大家需要自省而规避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没有什么辉煌是等来的,“摸着石头过河”应该成为一种新常态,我们要大胆地探索、去实践!但我们也不能急于求成,看准方向、做好顶层设计,以“甘为垫脚石”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总会拨云见日、一览众山。
2014年开始,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高考改革,2017年之后高中课程改革也全面启动,于是高中课堂组织也发生了变革。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主要是固定的行政班和送课到班,班级和教学班是合一的,现在发生了变革,出现了行政班和教学班发生分离的新形式。
一、正确理解选课走班:政策逻辑和理论逻辑
1.政策逻辑
《高中课程方案》提出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统筹教师调度、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学设置配套等资源和条件,为走班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里面明确指出,高中课程的实施要采取走班制度进行。
另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第四点第(九)条指出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
选课走班其实是一个下位概念,其上位概念其实是教学组织变革。
选课走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变革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说需要学校全方位的保障配合。通过上述整理,可见选课走班有以下政策逻辑:
2.理论逻辑
如何理解“班”的概念?
从学术上回顾,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班级授课制”。班级作为学生组织和教学组织单元开启了进店教育基本实践范式。那么,班级具有两层含义,行政班和教学班,分别是行政组织形式和教学组织形式。
现在进行选课走班,其实是把两种“班级”进行分离。新课程改革增加了选择性必修与选修课,学生选课结果形成了行政班与教学班部分分离获整体分离的结果。有何变化呢?
但要强调的是,选课走班邹的是教学班;选课走班不是必须要取消行政班,不是意味着不需要传统的班主任;应该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二、合理组织选课走班:技术和策略
要进行选课走班那么就有两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如何进行行政班的编排、怎么样进行教学班的组织和选择,即如何编班、如何走班。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大量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再读政策,我们就可明白,走班的原因有新课程改革、高考改革、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要求、学生兴趣特长等。政策给我们的指导和要求,我们可以提炼出这么几条:
其中,我们要正确理解“不分文理科”: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所以,要理解,是语数外三科在命题分值中不分文理科,不是指学生不分文理科。学生不仅可以分文理科,而且要更加精细的根据学生专业方向进行领域分班。
根据以上政策解读,就可以得出以下技术和策略:
关于行政班的编排上,有五种选择:可以全面取消行政班、可以平行编制行政班(传统模式)、可以分层编制行政班(按成绩)、可以按选择科目组合编制行政班(如定二走一,六选三中两科固定,走一;又如定一走二,即从所选得三科中定一科,走两科)、可以按专业领域编制行政班(考虑学生未来方向考虑)。
由此,教学班就产生了两种上课选择:全面走班上课、部分走班上课。
但是,建议尽量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编班,大体可以进行5到8种的考量(具体如下):
其中特色领域就相当于艺术类、体育类等学生。
但是,还是建议:
1.尽量减少走班,这样可减少空间资源压力、减少师资压力:
2.慎重全年走班上课:如此会影响学生的归属感,传统的班主任的概念就会逐渐消失,作用就会降低甚至没有,这样,学生的思想工作、全面发展、学生活动就难以开展。
3.能少走就少走、按需走班、部分走班
4.定文走理,文科尽量少走,文科可以直接在行政班送课到班。
三、科学实施选课走班:选课走班的实践范式
根据实践,有6种实践范式,情况及优缺点具体如下:
取消班级开放走班案例(如北京十一学校)中其组织架构如下:
混合制教学组织案例(首都师大附中),其学部和昆十中有一定的相似:
对于十中来说,首都师范大学附中里的学部和国际学部有可以借鉴之处。
实行双元制的案例如北京十二中组织:
北京十二中实行学院制教学组织:分为国际学院、社会学院、创新学院、综合学院四个学院。根据领域进行分班,之后进行选课走班,实现了这样的双元制课程。
四、生涯规划与选课走班:选课走班与课程整合
选课与生涯规划的关系逻辑在哪里?
主要变化在于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提前到了高一,由高三报志愿变为高一准报志愿。所以如果没有生涯规划基础,那么编班就缺少理论依据,学生就缺乏科学分析,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基础。
什么是生涯规划呢?其实她有很多下位概念。
如职业生涯规划、学科职业生涯规划、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
那么高一年级等不同阶段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高一:上学期要进行学科职业生涯规划,具体由科任老师完成,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学科认识和分析,了解各个学科的特点和方向。
高一:下学期学业发展规划,要重点学习哪些科目,要学到什么程度,对高中选课三年拿出自己的方案。具体应该是有学科教师和学生学业导师完成;建议学校有条件的可以配备学业导师。有条件就可以进行分班。
高二:上下学期完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高三:进行人生规划教育,由学业导师和生涯规划老师进行人生规划指导。
那么:如何将学科教学和生涯规划进行结合呢?如何编制学科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呢?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程序:学科生涯规划——高一“报志愿”——选择专业方向——学生精细分科——完成领域编班——教学适度走班。不分文理科意味着更加精细的分学科领域,高三报志愿转变为高一“报方向”,让学习更有目标。
五、选课走班微论坛
嘉宾: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沈杰校长、北京十一学校郭学军主任、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刘凯校长、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崔楚民校长。
1.选课走班基本情况
郭:主要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寻找自己的优势。一个年级500个学生,以前40人一个班;有大约两千多个教学班,会有年级交叉情况。选课是走班前提。
刘:棠湖中学从2016年年初开始实施,采用分层走班,进行了将近5年的摸索实践。三个特点,一是一生一课表,二是全员走班,三是全程走班,还有师生双选,全部取消了行政班。如果没有课,则会安排自习课。全员导师制,每个老师指导10多个,多的到20个,比起以前来说老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加精细。
沈:2011年进行四三二一的教学改革。四修课程:基础通修,三修属于校本选修课。共12个班分学部的分层教学,分成四个学部。学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和学能力来分,如成达学部理解为最好的;创新的偏理工方向;求实偏综合的。
崔:十一中一个年级大约8个班,人数280人左右。理念上: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入学前会进行高中课程培训:高中课程怎么样,高考怎么考等,要让学生和家长清楚。还会进行学前意向调查,作为分班参考。实施导师制,已经17年,班级组导师制,以班主任为主,一个班有一个导师群。初中开始就有生涯方面课程,为高中做准备。生涯课程理想的是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和时代进行最佳融合。刚开始也是大走班,但有一些问题,比如早自习就上不了,后来就实行定五走一,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选课走班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
郭:课程体系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是个难题;学生的选择也是个难题,因为学生都认为高层的就是最好的课程;对学科教室要求还是很大,空间也是个问题。
刘:尽量优化课程设置;尽量完善排课软件;语数外压力就很大,就把数学和综合的学科同时排课。
沈:为了给学生一个安静的书桌和一个稳定的学生关系和其他孩子的好的影响,因此保留了行政班。但班主任有可能不是教学老师,于是就实行了双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两个导师,学科老师5到7个学生,班主任就是40人的导师之一。
崔:管理是个大问题,学生怎么找老师的问题,最担心的是学生的选课是不是适合她的问题。
3.给其他学校建议
郭:不要说所有事情想清楚了再做,会有一个顶层设计,很多问题会在摸索中不断得到解决。
刘:要有信心,不管是分步走还是一步到位,都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
沈:对学生的前期的调研和学生选科的指导一定要到位。前期工作一定要做足。
崔: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一定要从内部主动进行应对。不管是学生还是导师都需要培训。要主动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