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名校试题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最新同步教学
  • 23-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考点精讲:第十章 第五节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23-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考点精讲:第十章 第四节 电容器的电容
  • 23-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考点精讲:第十章 第三节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 23-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考点精讲:第十章 第二节 电势差
  • 23-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考点精讲:第十章 第一节 电势能和电势
  • 2023-2024学年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案:4.4 国际合作
  • 2023-2024学年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案:4.3 产业转移
  • 2023-2024学年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案:4.2 资源跨区域调配
  • 2023-2024学年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案:4.1 流域内协调发展
  • 2023-2024学年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案: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 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52 填空题解题策略
  • 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51 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
  • 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50 与数列奇偶项有关的问题
  • 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49 利用数列单调性求解相关数列问题
  • 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48 数列中常见的求和问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作文 > 2022年高考备考作文:理性思考、批判质疑

2022年高考备考作文:理性思考、批判质疑

添加时间:2022年5月27日  浏览次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材料三: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

                  ——[法国]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合格的接班人,除了高举“强国有我”“青年有为”的大旗,还应该有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这是一道言论组合类材料作文题,着意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则材料的核心命意是个体与外在信息的关系。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学生,都需要处理各类信息,也必定面临相关的认知误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接近10亿,初中学历占比40.5%,小学及以下学历占比19.2%,大学专科占比只有10.0%,而达到本科及以上仅为8.8%。网络信息纷繁杂乱,网民素质良莠不齐,也让信息环境更显复杂。如何占有、辨识、判断、吸收信息,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三则材料,读懂不难,关键在于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

材料一的关键词是“兼听”,句子的意思是说:广泛地听取多方意见,就能明辨是非,而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

材料二的关键词是“判断力”“信息多样性”,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关键词是“个体特征”“群体思想”,指出前者易被后者替代淹没的现象,以及个体应保留“孤立”状态的鲜明特征。句子引自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结合该作品内容可知,材料中的“群体”含贬义,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特点,而人处于其中,也表现出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只要抓住兼听(获取多样性信息)的主题来写,就把握了材料的中心。

最后,注意题目的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不同于“综合材料”),结合其中一二个角度来写即可,而能梳理三者关系则更佳,不宜只提及一则材料。

立意角度

对三则材料的关联,可做如下处理:

①三则材料为并列关系,材料一是面对信息,要保持个性,不被群体思想替代,材料二是处理信息,要兼听,不偏信,材料三是接受信息,要多样,不单一。简而言之就是信息时代的三“要”三“不要”。

②材料一总写兼听明辨的意义,材料二可视为兼听的策略之一,即接受多样信息,材料三可视为兼听的策略之二,不是听多数人即群体的声音,不被群体思想替代。

③从个体角度,将材料一和材料二合二为一(都有关“兼听”,即接受多样信息),作为个体面对信息的能力之一,材料三(保持个体独立,避免被群体思想替代)作为个体面对信息的能力之二。

④材料一总写兼听明辨,材料二为兼听的策略(正面角度,接受多样信息),材料三为对兼听的深入阐释(反面角度,如果被群体思想替代,不是兼听,而是偏信)。  

拟题示例

均来自48分以上作文

兼听而明,明于本心(56分)
兼听显格局,自持定心锚(56分)
采得百花成甘蜜(52分分)
身处沧溟,不淆浊浪(50分)
兼听而明辨,慎思以独立(50分)
兼听则明,独思而立(50分)
兼听之,明辨之
以清明之眼,观天下事
于信息时代,擎思想炬火
兼听而明,方为智者
广开信息源流,慎取为我所用
在信息洪流里守住自我
请勿偏信,也不盲从
于人潮中驻足思考
校准信息时代的航标
兼听博采,保持独立
兼听筑基,个性添瓦
博览世界,不掩个性
做互联时代的聆听思考者
横而不流,苏世独立
开阔其眼界,独立其精神
走出信息茧房,翻越群体藩篱
双眼自将秋水洗
兼听明辨,个性卓然
以理性之光,破信息茧房

教师示范


结合面批情况,针对考生问题,站在学生角度,综合学生素材、语段,加以组合、修饰,故有此文。


兼听明辨,个性卓然

       叶芝有一句诗,传诵甚广:万物分崩离析,中心不再把持,只有混乱四散于世界。说的是世界末日,又何尝不是当下的信息大爆炸时代?
     

 而司马光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穿越千年给我们启迪。面对芜杂的信息,我们要避免“偏信”,我们要弃“暗”投“明”,我们要拒绝成为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 

       

可是,放眼整个社会,偏听偏信的事常有发生。每逢热点出现,尤其是极端事件发生,总会有各种吊诡的言论,一看就知道在带节奏,在一惊一乍,它们照样在朋友圈,在营销号上,飞快裂变,极速传播。

     

 最典型的是,俄乌两国战场上兵戎相见,而无数网友也在微信群鏖战。网民们绝大多数没去过俄罗斯,也没去过乌克兰,只凭一面言辞,加上一己臆想,就开始旗帜鲜明地站队。有人热血贲张,热泪盈眶:“普京再发檄文,万字演讲震撼人心!”有人忧心如焚,怒不可遏:“俄乌开战千人阵亡,画面惨不忍睹:永远别为战争叫好!”甚至还出现两个老人,线上辩论观点撕裂,于是

约架线下,然后一方撕裂了另一方的耳朵。一场战争的是与非、利与弊,又岂是一篇爆文、热文可以说清?

       

不仅是单一渠道的信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盲目、冲动、狂热的群体思想,也在消解、空耗着独立的个性。

       

如果一个个体,接受单一信息,又不会明辨慎思,很可能不自觉就具有了“乌合之众”的特性:理性匮乏,却热情洋溢;排斥证据,而倚赖幻觉;不会推理,又勇于行动;看重数量,而罔顾事实。 

       

我们生在新世纪,长在红旗下,接受的信息固然空前丰富,但单一固化的课本知识,师长一成不

变的思想灌输,象牙塔里的岁月静好,可能阻碍着我们接纳多元信息,也可能让我们的卓然个性一点点丧失。

       

不可以不警惕!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拓宽信息渠道,兼听之明辨之慎取之,也需要保留个体意识,而不人云亦云。当别人说:大家都在搞学习,你了解那么多干啥?大家都这样做,你为何不走寻常路?你也不妨模仿鲁迅,发个问:大家都这样,便对么?

     

 信息的迷雾,注定会越来越浓。你要像袁枚所说,“双眼自将秋水洗”,然后如屈原所言,“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样,你将不是一个“愚昧且自信”的“可怜人”,而是一个兼听明辨、个性卓然而有尊严的个体。

 

Copyright©2005-2022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竹街76号国家863中部软件园 邮编:450001
信息交流邮箱:henanjk2007@126.com 咨询电话:0371-57087762 13525597342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豫ICP备11006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