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名校试题
  • 福建省福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 安徽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
  • 安徽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
  • 安徽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
  • 安徽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
  •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试题
  •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试题
  •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试题
  •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试题
  •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试题
最新同步教学
  • 23-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单元检测卷:Unit 5 B卷
  • 23-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单元检测卷:Unit 5 A卷
  • 23-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单元检测卷:Unit 4 B卷
  • 23-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单元检测卷:Unit 4 A卷
  • 23-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单元检测卷:Unit 3 B卷
  • 23-24学年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案:第4单元 10.3依法收集运用证据
  • 23-24学年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案:第4单元 10.2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 23-24学年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案:第4单元 10.1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 23-24学年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案:第4单元 9.2解析三大诉讼
  • 23-24学年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案:第4单元 9.1认识调解与仲裁
  • 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52 填空题解题策略
  • 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51 数列中的存在性问题
  • 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50 与数列奇偶项有关的问题
  • 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49 利用数列单调性求解相关数列问题
  • 2024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48 数列中常见的求和问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作文 > 2020年高考作文:寓言作文“常开不败的浪花与一闪即逝的火花”

2020年高考作文:寓言作文“常开不败的浪花与一闪即逝的火花”

添加时间:2019年10月30日  浏览次数:
寓言作文:常开不败的浪花与一闪即逝的火花

段现凤  王世洪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浪花的对话给人深刻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就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浪花的话是审题立意的关键。浪花因“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永开不败;火花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综合本寓言材料来看,其体现了“个体与群体”“瞬间与永恒”的关系,可从此角度展开分析与写作。以“个体与群体”“瞬间与永恒”两个词组或其一的辩证关系切入来写都可以。

2.立意限制。材料给了两个对象——火花与浪花,“浪花的对话给人深刻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题目任务锁定在让考生思考“浪花的对话”上:“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永开不败”和“一闪即逝”,暗示命题人肯定的是“植根于波浪”,反对“只突出个人”。寓言都是带有比喻性或象征性的,而“浪花”和“火花”都是有比喻性的,写作此文,要联系社会人生,挖掘出比喻的本体或象征体的深意,让文章更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3.价值观限制。材料中浪花“永开不败”,火花“一闪即逝”,“永开不败”即为永恒、持久,有更强的生命力;“一闪即逝”意味着短暂、微弱,无甚价值。二者相较,扬此抑彼的态度不言自明。命题人肯定的是“植根于波浪”,反对“只突出个人”,考生不得肯定“后者”。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多元的。本题是一道寓意哲理类材料作文题,所给对象为浪花和火花,考生在写作时可以联想到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角度,据此展开联想,阐述个体融入集体,方能彰显价值的重要性,从正面写融于集体的重要性等;可从反面谈脱离集体,一味凸显自我的局限和弊病;也可兼谈二者,写作的角度是多元的。

从“个体与群体”的角度立意,可写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个人的前途命运离不开群体;人生幸福的浪花必须根植于大海等。若只突出个人,则常常一闪即逝。

从“瞬间与永恒”的角度立意,可写根植于波浪,花永开不败。只突出个人,则常常一闪即逝。

从综合角度立意,可将火花和浪花展开对比,在对比中揭示让人生“花开不败”的道理:要做常开不败的浪花,不做一闪即逝的火花。

2.素材的选用是开放的。本题写作的关键是由材料中的浪花和火花,延伸拓展至人类社会中的现象。无论古今还是中外,只要是能突出材料主题、符合材料寓意的素材皆可使用。个人融于团队,方能实现价值;个人融于社会,方能绽放光华;个人融于时代,方能缔造不朽。考生平时积累的不少名人事迹、成功案例,都是其融于团队、融于社会、融于时代的具体体现,因此素材的选用也具有开放性。

因写作者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生命体验不同,联想和思考的角度、深度、广度也自然会是丰富多元的。如:家庭、民族、阶层、党派、团体、机构、部门、国家、生命、生活、历史、现实、社会、文学、观点、思想、情感、兴趣、文化性格等方面都可涉及,只要体现这两个词组或其一的辩证关系即可。

3.文体自由。从写作引导语“浪花的对话给人深刻的启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来看,文体的限制并不严格,具有开放性。但要注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能写成“四不像”。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寓言哲理性材料,准确、全面解读材料寓意是写作成功的关键。材料中浪花因“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永开不败”;火花“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据此可立意为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和时代,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创造永恒的价值。一味突出个人,只能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本寓言材料既考查理性思维,也考查价值观,可联系现实把“个体与群体”“瞬间与永恒”这两个词组或其一的辩证关系分析透。“群体”,可联系到“国家”“民族”“社会”,也可联系到“文化”“习俗”“风格”“流派”“精神风貌”等;所写内容要体现辩证关系:个体与群体不可分割,没有个体就没有群体,而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它要受到群体的制约,而情感上的荣辱与共、心理上的相互依存、行动上的相互支持以及共同的奋斗目标都是集体的显著特征。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拥抱江河,常开不败。
2.融于社会,彰显价值。
3.走出孤岛,奔向集体。
4.火花易逝,浪花永恒。
5.根植于波浪,花永开不败。
6.超越小我,实现大我。
7.孤芳不自赏,大我铸辉煌。
8.收敛个人锋芒,成就时代辉煌。
9.做常开不败的浪花,不做一闪即逝的火花。
……

偏题立意:
1.灿烂的火花,豪迈的气概。(与题旨相反)
2.迸发的火焰,智慧的光芒。(与题旨相反)
3.坚持信念让瞬间永恒。(材料讨论的是瞬间和永恒的关系,无关信念)
4.个体与群体就是务实与虚幻。(胡乱联系)
5.忽略那美丽而虚幻的永恒。(与题旨相反)
6.众人拾柴火焰高。(材料没有谈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7.团结就是力量。(材料没有谈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8.透过现象看本质。(万能标题,没有针对性)
……

存在问题:
1.个别考生存在审题不准,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寓意,误将浪花与波浪的关系理解成合作共赢、团结协作的问题。
2.部分考生将材料寓意理解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立意泛化,缺乏针对性,未能领会命题者的意图。

【范文展示 】
融于集体,彰显价值

河南省杞县高中  李苏杭

浪花与波浪紧密相连才会经久不衰,永远绽放。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社会和时代,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创造永恒的价值。一味突出个人,只能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

16世纪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我们青年人不应囿于自我的小圈子,当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融于集体,融于社会和时代,方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不要蜷缩在自己促狭的世界里,当关注祖国的发展,因为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

二战时期一位牧师曾这样反思自己:“起初他们追杀共产党,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过于自我其实是在孤立自己,而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是说读书人要少参与是非,多钻研学问,而不是教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祖国需要我们的担当与奉献。融入时代,砥砺奋斗,无数的人都与我们有关。

不要认为自己的力量渺小,当滴水汇成大海时,你就可以改变世界。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总设计师林鸣发明专利达数百项之多,但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还需要无数设计者和工人的辛勤付出才能完成。港珠澳大桥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如果单凭总设计师的一己之力去研发,这个世界难题恐怕很难攻克。“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只有融于集体,才能收获更大的成功。

不要忽略集体的价值,当灾难来临时,你会体会到大爱与温暖。

2008年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让汶川人民恐慌不已,让中国同胞紧张不已。而从各地赶到汶川的救护人员和志愿者却让我们的心很温暖,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因为我们都是祖国的一分子,是一个集体。无论何时遇到困难,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我们面前并向我们伸出援手。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浪花离不开波浪,鱼儿离不开海洋,鸟儿离不开天空,而我们离不开集体。个人与集体、社会、时代紧紧连在一起,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更好地彰显自我价值,圆梦新时代。

【点评】

本文立意准确,能紧紧围绕材料寓意展开论述。作者立足于个人和社会、国家、时代的关系行文,展现不凡见识。三个分论点的使用使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开头和结尾处引用恰当,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 段现凤:任教于河南省杞县高中,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高中语文学科组核心成员,全国十佳文学社团指导教师,热爱教学,热爱语文,在教学中一直主张阅读、思考、写作三位一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王世洪:中学高级教师,南海区学科带头人,南海区语文科教研指导中心组成员,南海一中语文科组长。】
 
Copyright©2005-2022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竹街76号国家863中部软件园 邮编:450001
信息交流邮箱:henanjk2007@126.com 咨询电话:0371-57087762 13525597342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豫ICP备11006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