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名校试题
  • 四川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
  • 四川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
  • 四川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
  • 四川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
  • 四川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试题
  • 湖南省岳阳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 湖南省岳阳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 湖南省岳阳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 湖南省岳阳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 湖南省岳阳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最新同步教学
  • 25-2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期末检测试卷
  • 25-2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期中检测试卷
  • 25-2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6章 周末练15 章末检测试卷六
  • 25-2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6章 周末练14 防灾减灾
  • 25-26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6章 周末练13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 25-26学年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案:UNIT3 单元综合提升
  • 25-26学年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案:UNIT3 单元综合测评三
  • 25-26学年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案:UNIT3 Section Ⅴ
  • 25-26学年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案:UNIT3 Section Ⅳ
  • 25-26学年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教案:UNIT3 Section Ⅲ
  •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训练:课时跟踪练57
  •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训练:课时跟踪练56
  •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训练:课时跟踪练55
  •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训练:课时跟踪练54
  • 2026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训练:课时跟踪练53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作文 > 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训练:科技为舟,人文作楫

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训练:科技为舟,人文作楫

添加时间:2025年8月22日  浏览次数:

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技术之翼,人文之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为交流提供了多样的渠道和丰富的场景,人们的沟通更及时,更便利。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否会因此变得更为容易?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聚焦科技发展背景下沟通便利理解深度的辩证关系。材料虽肯定技术带来的渠道多元、场景丰富等优势,却以反问形式直指核心矛盾——沟通效率提升是否必然推动人际理解的深化?

审题需突破技术利弊的表层讨论,深入剖析理解的本质:其不仅依赖信息传递的即时性,更需情感共鸣与价值共识的达成。当下,短视频的碎片化表达、社交平台的算法茧房、虚拟社交的情感符号化等现象,恰印证了技术在消解时空距离的同时,反而催生连接过剩而理解匮乏的困境。

写作应立足时代语境,辩证审视技术对人际关系的双重影响,既肯定其赋能价值,亦反思工具理性对人文温度的侵蚀,展现对数字时代人际异化现象的批判与重构。

写作时,开头以微信群里消息刷屏却无人真正倾听的日常场景切入,引出科技时代沟通易、理解难的矛盾,点明观点:技术便利是理解的工具,而非充要条件。 中间分论点论证。视频会议打破地域壁垒,促进跨国协作(如国际抗疫科研共享);社交媒体的点赞之交稀释真情,算法推送固化偏见(如网络群体对立事件);引用共情需要心灵在场,强调理解的核心在于主动倾听。 结尾呼应开头,以技术是桥梁,真诚是基石作结,呼吁在快节奏沟通中重拾深度对话,让理解穿透屏幕。

素材选择:敦煌研究院通过VR直播让全球观众云游莫高窟,文化理解跨越时空;某明星微博控评现象,粉丝用统一文案互动,实则阻断真实交流;哲学家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强调沟通需建立在平等对话基础上。

立意:

1.技术搭台而人文唱戏,方成真理解。

2.信息过载时代,理解需要减法思维。

3.算法编织的茧房,正在瓦解共识基础。

【佳作赏析】:技术之翼,人文之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翅膀翱翔于天际,为我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微信、微博、抖音,这些便捷的交流工具,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及时、更加便利。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否因此变得更为容易呢?这如同一道谜题,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我想,技术搭台,确是给了我们相互理解的舞台,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人文之心才是真正的导演。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在咖啡馆里遇到了一位老朋友。我们聊起了各自的生活,谈笑风生。突然,他停下了话头,看着我微笑着说:你知道吗,真正的理解,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换,更是心灵的碰撞。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技术确实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迅速,但它却无法代替面对面交流中的那份温度。在键盘敲击的指尖下,我们失去了那种眼神交流中的默契,那种肢体语言中的情感传递。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是理解深度的体现。

我曾经读过一本关于沟通的书,书中提到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工程师,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工程师每次回家,都会用手机给父母发信息,询问他们的生活。父母则用最朴实的语言回复,有时候甚至只是几个字。然而,工程师却深深感到,他们之间的心是相连的。因为即使是在这简短的文字背后,他也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和牵挂。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技术搭台,人文唱戏,才能真正实现相互理解。技术只是工具,而人文精神才是连接心灵的纽带。我们需要用心去倾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交流,才能真正走进彼此的世界。

在这个技术驱动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用屏幕隔开自己。我们沉迷于虚拟世界,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温暖。我们习惯了快捷的信息传递,却忘记了用心去体会情感的深度。

我想,我们应该学会在技术的舞台上,用人文之心去演绎生活的剧本。我们可以通过文字传递情感,但更要通过行动去表达。我们可以用视频记录生活,但更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这个充满科技魅力的时代,让我们不要忘记,技术搭台而人文唱戏,方成真理解。让我们在科技的翅膀下,用人文之心去探索生活的奥秘,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Copyright©2005-2025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竹街76号国家863中部软件园 邮编:450001
信息交流邮箱:henanjk2007@126.com 咨询电话:0371-57087762 13525597342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豫ICP备11006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