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凝聚备考智慧,优化教学策略,总结高三备考中的得与失,助力2026届高三学子科学高效备战高考,7月7日,河南林州一中组织召开了25届26届高三学科交流研讨会,本次首先由语文学科进行交流研讨,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学科组参与。学校校级领导,年级负责人和教学主任,全体语文教师和历史、政治、地理学科组长参加。
研讨会伊始,付永丰副校长强调“交流研讨是把握高考脉搏的关键抓手,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 唯有打破壁垒、畅所欲言,才能让好经验流转起来,让新思想碰撞出来。
程小燕组长以 “在反思中深耕,于创新处前行” 为题,解析 2025 年全国一卷,指出其 "价值引领、素养导向、回归教材" 特点,创新题型对思维要求更高。对比往年试题,她强调需深挖教材、强化群文阅读与思维培养。分享 25 届经验:默写打卡、文言过关、每周检测,反思课本复习不足、作文偏理性等问题。为 26 届支招:深耕教材、夯实基础、拓展阅读、强化思维等八大要点。
常艳芳组长以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为核心理念,强调教学需锚定课标、夯实课本、打造高效课堂。她展示了教材过关检测、思维导图制作等扎实做法,提出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的育人思路,通过 “心语心愿” 周记、规范书写训练等,以师德滋养学生心灵。在培优方面,她推行 “导师制”,针对学生短板定制跟进方案,从审题立意到分论点设计,系统提升作文能力,强调 “学而不思则罔”,主张高一夯实基础、高二提升能力、高三强化实战,反对机械刷题,注重思维训练与知识迁移。
郭高巍主任结合 2022 级 9 班备考实践强调,复习要紧扣 “三基”:深耕教材核心内容筑牢根基,构建作文体系提升思辨与表达,坚持一对一答疑解决个性问题。同时,针对备考中暴露的问题反思:需优化尖子生时间与节奏,长期涵养书写、阅读等素养,打破教材局限,鼓励主动探究迁移知识,以应对高考陌生化设问与思维突破题型。
付永丰副校长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强调:“基础知识需做到宽、厚、活,这是教考衔接的根基。” 为此,他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要求:一要准确把握新高考,学习新课程标准,对比分析新高考试题命题变化,理解新高考方向;二要学校根据新高考方向在语文教学上实现三年课程的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高一高二夯实语文基础;三要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落实高效课堂,以“教学六主原则”为纲,让学科回归课堂,通过课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四要守正创新,积极通过校本课程建设,把我校的语文教学传承发展下去;五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注意学生学科综合发展,要让语文成为拔尖生最后的护盾。
最后,赵云飞校长给在座的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我们要明确学科交流研讨会的目的是回归本源,不要宏大叙事。二、分数是最终的表达,我们要静下心来分析数据,找到过程与结果的关联性。三、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掩盖问题,要跳开教学看教学。
此次交流会搭建了思想碰撞的平台,为 2026 届高三备考明确了方向。河南林州一中教师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心聚力,精研教学,助力学子在高考征途上稳步前行,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