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名校试题
  •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最新同步教学
  • 24-2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24-2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 24-2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 24-2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24-2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24-25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5.5“基本”粒子
  • 24-25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5.4核裂变与核聚变
  • 24-25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5.3核力与结合能
  • 24-25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 24-25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5.1原子核的组成
  • 2025年高考地理高频命题热点:热点十 俄乌战争与欧洲能源危机(练习)
  • 2025年高考地理高频命题热点:热点十 俄乌战争与欧洲能源危机
  • 2025年高考地理高频命题热点:热点九 荒漠化(练习)
  • 2025年高考地理高频命题热点:热点九 荒漠化
  • 2025年高考地理高频命题热点:热点八 中非清洁能源合作(练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如何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如何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添加时间:2023年11月22日  浏览次数:

《给教师的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真知灼见对各学科教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给教师的建议》第3条: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小学生阅读离不开思考,思考离不开阅读。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创造”的实现离不开“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直觉、形象、创造的思考,才能审美创造;有逻辑、辩证、创新的思考,才有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呢?

为了引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需要启迪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前提。如果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发现问题,那是自发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所产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让学生能自主提出问题而阅读、思考。如何引导大多数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提问?怎么培养他们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必须要有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所谓示范,就是教师要把自己在阅读文章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亲身经历与学生谈论;所谓引导,就是教师引而不发,不是提出所有的问题,而是以教师的问题意识,引起学生从阅读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思考,然后师生、生生交流探讨。

在阅读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呢?最基本的思考是,文章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了什么内容、思想和情感?其次,这些内容是怎么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最后,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对语文来说,最重要的是思考作者的内容、思想、情感和美感等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里有两个层面:入乎其内,和作者一同思考;出乎其外,自己审视作者是怎么思考的,再生成自己的想法。比如:以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为例:“啊,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啊,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感觉作者写得很美,这就引发我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么描写的?画眉的叫声为什么是“新声”?为什么用“试”?从问题出发,我们要走进作者的心里,走进文章的情境中去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联想和想象(形象思维),更多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下面两句中“第一朵”“挣出”“半冻”“新来”“寂寞”等语言,都是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去思考、感悟其内涵的。

如果语文教师对文章阅读没有独特的理解、思维能力不强、思维品质欠优,何谈引导、教会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何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何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毕竟是教师教授学生的学习,不管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到何种程度,在教学的情景中,只有教师具有精益求精的广博思维化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兴化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

作者:何伟俊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22日第10版 版名:读书周刊·校园书香

Copyright©2005-2025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竹街76号国家863中部软件园 邮编:450001
信息交流邮箱:henanjk2007@126.com 咨询电话:0371-57087762 13525597342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豫ICP备11006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