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立足基础知识 注重学科素养
刘军晓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化学教师
2022年全国乙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很好的贯彻了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构建的“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落实了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试卷立足化学基础知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注重关键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卷结构稳定,难度稍有下降。
2022全国乙卷化学试题仍采用7+3+2模式,即7个选择题,3个非选择题和2个选做题(2选1)。其中,选择题从2019年连续4年考查化学与生活(第7题)、有机化学基础第(8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第10题)、元素周期律(第11题)、电化学(第12题)、水溶液(第13题)6个模块。非选择题中工艺流程(第26题)、综合实验(第27题)和化学反应原理(第28题)的考查也在预期范围内。其中27题(1)、(5)、(6)分别与2020年27题(1)、2021年27题(2)、(3)考点重合,学生较为熟悉。
试卷在保证总体区分度的前提下,难度下降,有利于教学改革,助力“双减”工作。
二、立足基础,强化能力,巧设情景,凸显应用。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可分为化学语言与概念、物质结构与性质、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试题围绕这些基础知识,考查了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共面问题、同系物、官能团、聚合反应)、硫的化合物性质、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离子反应方程式、电化学基本工作原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盖斯定律、化学平衡等主干内容。
试题设置日常生活情境和生产环保情境,在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中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培育核心素养。比如第12题围绕一种光照充电锂-氧气电池设置情境,提供光催化驱动的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要求学生利用电化学原理分析离子迁移方向、判断正负极以及推测电极反应等,从而考查学生理解与辨析能力。第26题呈现铅膏回收的工艺流程,提供有关金属离子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要求学生基于数据综合分析整个工艺流程,根据物质性质分析不同元素的最终存在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的转化条件,综合考查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稳中有变,引人深思。
11题中元素周期律和热重分析的有机融合,13题水溶液中的平衡用隔膜图代替传统的滴定曲线,均是新的尝试。“开环聚合”、“离心分离”、“空穴”、“蒸汽浴”均不常见与高中化学。醋酸用HAc来表示,耐人寻味。值得一提的是,36题有机合成路线没有考查。相比较于2021年化学试题,文字叙述增加较多,且开放程度变大,比如28题相比克劳斯工艺,评价高温热分解,既设问优点又设问缺点。
高考试题的“变”,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一层四核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是为了引导高中教学,正值河南省高考改革之际,研究高考题中的“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2022年化学试题给我们的备考启示: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联系实际,关注变化,研究高考评价体系,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名校名师评析2022年河南省高考化学试卷
哈三中化学教师 姬思羽
2022年高考化学命题难度适中,总体原则仍是稳中求进。试题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配合“双减”工作,联系时代背景和化学前沿成果,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考查关键能力,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助力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该套试卷选择仍然是传统题型,考查内容包括STSE、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无机化合物的鉴别、化学实验、元素周期表周期律、锂电池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试题围绕基础内容,考查学生对高中化学主干内容的掌握程度。
试题聚焦基础化学理论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选取真实的化学科研成果,实现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国家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试题密切关注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要求和中学教学实际,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视基础知识考查,增强设问方式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积极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