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最新名校试题
  •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四川省乐山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最新同步教学
  • 24-2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24-2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 24-2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 24-2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24-2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24-25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5.5“基本”粒子
  • 24-25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5.4核裂变与核聚变
  • 24-25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5.3核力与结合能
  • 24-25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 24-25学年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5.1原子核的组成
  • 2025年高考地理高频命题热点:热点十 俄乌战争与欧洲能源危机(练习)
  • 2025年高考地理高频命题热点:热点十 俄乌战争与欧洲能源危机
  • 2025年高考地理高频命题热点:热点九 荒漠化(练习)
  • 2025年高考地理高频命题热点:热点九 荒漠化
  • 2025年高考地理高频命题热点:热点八 中非清洁能源合作(练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坛 > 2012年北京化学学科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指导

2012年北京化学学科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指导

添加时间:2012年1月9日  浏览次数:

      2012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在i、试卷结构,ii、考试内容及要求部分,没有变化;在iii、参考样题中,加入了多个2011年高考新题,替换了部分旧题,总体思路无明显变化。整体体现了连续3年高考的稳定性,坚持了新课标高考的创新性。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新课标高考的创新性,并提出复习建议:

  (一)考察方向:从知识考察走向思想方法考察

  2011年的真题为我们完美诠释了考试说明中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化学思想方法是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化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化学思想方法包括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结构与性质、宏观和微观、假说、模型和实验等,也包括一些哲学思想方法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如定性与定量、分类与比较、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等。

  从化学题目的解答方式来看,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会简单应用;体现在答题上的显著标志是:

  1、 在大脑中进行检索式回顾,想起了就答题,想不起来就无解;

  2、标准答案在课本上一般能找到原文。

  第二层是熟练的掌握基本知识,能总结提炼出一般规律和方法,能结合实际情况来综合分析问题;体现在答题上的显著标志是:

  1、根据化学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不死记硬背知识;

  2、标准答案是结合知识和实际的衍生版,在课本上找不到原文。

  现行的高考题显然是按照第二层来考察的。相比于2010年前的考试,在考察方向上就显著提高了要求。我们可以来看看2010年(过渡时期,还保持了之前的考察特点)和2011年的数据对比:

  2010年高考题对考试内容要求层次统计:

各模块分值

了解层次

理解层次

综合应用

总计

(一)化学科学特点

1

6

0

7

(二)基本概念

25

22

1

48

(三)无机物

4

4

1

9

(四)有机物

10

9

1

20

(五)化学实验

3

3

3

9

总计

43

44

6

93

  2011年高考题对考试内容要求层次统计:

各模块分值

了解层次

理解层次

综合应用

总计

(一)化学科学特点

1

6

0

7

(二)基本概念

15

10

11

36

(三)无机物

4

2

6

12

(四)有机物

2

9

12

23

(五)化学实验

3

3

14

20

总计

25

44

43

98

  同学们必须在学习、复习和解题中明确这个变化,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

  (二)命题方式:从知识背诵走向综合运用

  前文提到的两层考察要求,直接体现在了命题上。我们从几个例题来说明:

  例如2011年第27题(参考样题试题69),对so2的性质探究,涉及到浓硫酸产生的白雾的问题。

  从初中以来,我们接受的知识就是,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加热条件下也不出现酸雾,所以同学们推测白雾是+4价的硫化物so2或h2so3。但后面的验证实验结果显示,+4价硫化物不符合,只能是+6价的硫化物so3或h2so4。

  当知识和实验事实激情碰撞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晕了,该题的难度系数是0.51,就意味着相当于一半的同学未得分,难度相当高。但请大家注意,难,是难在学科本身的思维方法上面,而不是知识的问题。

  化学本身的学科背景是,在做实际的科学研究时,先有实验事实,再总结经验规律(只是总结,不是绝对真理)形成理论,再用规律指导新的实验。当实验事实和原有理论发生矛盾时,一定是事实第一位的。所以这道高考题,是经典的从纯理论考察向联系实际的转变,是从知识检索式答题向逻辑推理式答题的转变。

  (三)复习建议:

  1、摒弃题海战术,在有一定量的练习题量的基础上,多总结多思考。比如刚才的27题,如果做题的思路是落在,把浓硫酸可能挥发作为一个偏门知识点背下来,那对于高考是毫无意义的;如抓住了思路,叫做尊重实验事实,按照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不和原有知识纠缠,这道题就毫无困难了。

  2、摒弃检索式答题,注重逻辑推理。

  3、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模型和通性,特别要关注选修4反应原理对必修1化学性质的指导意义。

 

Copyright©2005-2025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竹街76号国家863中部软件园 邮编:450001
信息交流邮箱:henanjk2007@126.com 咨询电话:0371-57087762 13525597342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豫ICP备11006404号